怎样算是脸盲?

记不住的面孔脸盲症,又名面孔遗忘症。1947年,德国神经病学家约阿希姆・博达默创造了这个词。约阿希姆・博达默创建的这个词很是形象,描述脸盲症患者的两种情况:一是看不清别人的脸,二是对他人脸型毫无辨认能力。难道是脸盲症患者记性太差了吗?并非如此,对于姓名、发生过的事情、读过的书等,他们都是有记忆的,但是他们对于相貌的记忆却无能为力,即使是自己在镜子中的模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孔可是重要的识别因素之一。我们通过面孔识别身份、辨别情绪,以此来和他人建立社交联系。无论是新来的同学、亲朋好友,还是屏幕上的演员,都有着不一样的面孔,更别提这是个有时需要刷脸而又重颜值的时代。身为脸盲症患者,苦处多多。脸盲根源在于大脑脸盲是如何引起的?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了解正常情况下人们是怎么识别面孔的:大脑会看到很多的面孔,有一个平均大概的人面孔,然后再针对个人,计算他和平均面孔的差别,依赖差别来识别面容。容貌识别过程中,大脑中很多部位都参与了信息处理,最为重要的部位叫俊状回面孔区,属于大脑颗叶的一部分,颗叶是位于耳朵上方的一大块大脑皮层。而脸盲症患者的这部分组织受了损伤,无法计算出具体某个人的脸和平均面孔的差别。最初,正是因为研究脑损伤的病人,才发现脸盲症。这些病人多是由于撞击、中风或其他疾病等原因,大脑部分区域受到伤害。后来发现,患者中也有一些是先天性的。而且,脸盲症还具有遗传性。不过,先天性脸盲患者有自救绝招:既然辨识不清人脸,那就靠声音、走路姿势甚至头发这些特征去认人。不过,这仅限于先天性患者,后天由于疾病、受伤引起的病人就只能求助于专家的辅导了。别紧张,你这不是脸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看国外的电视剧、电影时,一下子冒出了一群长相、发型相差无几的人物,分不清谁是谁,尤其是在电视剧刚开始或是电影刚放映时。但在观看国产剧时,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甭管多少角色,都能分得一清二楚。难不成我们也患了选择性脸盲症,一遇到外国友人就辨认不清?非也非也,这种现象叫“异族效应”。人们对相同种族面孔的辨认以及记忆要好过不同种族,这也并不是天生如此。科学家戴维・凯利曾做过测试,让中国婴儿在3个月、6个月以及9个月的时候识别美国白人、中国人和非洲人的面孔,并判断其识别能力强弱。结果发现,3个月大的婴儿能很好地区分不同面孔;6个月大的婴儿能区分中国人和美国白人,对于非洲人则无法很好区分;而到了9个月大的时候,婴儿就只能识别中国人的面孔。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觉越发窄化,其实这也符合进化的规律:我们本来就没必要记住那么多异族人的面孔,平日里你接触最多的还是本族人,强化对同种族的记忆也算是利于种族生存发展。
脸盲症又称为“面孔遗忘症”。最新研究发现,过去被认为极为罕见的脸盲症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较为普遍。该症状表现一般分为两种:患者看不清别人的脸;患者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认能力。临床表现该症状一般分为两种:患者看不清别人的脸;患者对别人的脸型失去辨认能力。1.即便是熟人,也会形同陌路。2.只能靠细节记住。比如是一个卷发的人(拉直后我就忘记你);比如鼻子上有痣(离我太远看不到时,就不能辨认);比如走路时像鸭子(坐着的时候则不认识)。3.几乎分不清所有明星的脸,即使那个人天天在电视上出现。4.人名与人经常对不上号。5.整体记忆力不如常人。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0af020122fc770ebceb5212e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