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于长”中的“第”还是“悌”


原文是弟,但“弟”是通假字,通“悌”,读音为tì。
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
《三字经》原文节选: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译文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人生急当首务者,莫大于孝悌,其次一等,多见天下之事,以广其所知,多闻古今之理,以广其所学。知十百千万之数为某数,识古今圣贤之事为某文也。
扩展资料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
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知名度极高。古代儿童都是通过背诵《三字经》来识字知理的。《三字经》用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哲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乐观精神;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蒙学读物都是四个字一句,《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读起来轻松愉快,更符合儿歌特点,明朝赵南星称其“句短而易读,殊便于开蒙”,故此为蒙学第一书。《三字经》在古代被称为“小纲鉴”,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贯穿起来,得以纳入一个清晰知识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字经
如此写,当还是“悌”。写法保持而已。如同楼上的翻译所言“尊敬和友爱兄长”,此处的“弟”(音同悌),显然作“尊敬友爱”,“于”表示该动作的指向。故,此字是悌,作弟写。如同,“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第一)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08ee2f8e628030d14302490d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