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的墨、劓、宫、刖、大辟,它们分别是什么?

分别是:
1、墨:就是在面部、耳后、颈项、手臂上刺刻后涂以墨的刑罚,是最轻的刑罚。战国时秦称为黥刑,广泛适用,并与其他刑罚相结合。汉文帝废肉刑时,黥刑被废。魏晋南北朝时期间或使用,到梁武帝时期再度被废。隋唐无此制。五代后改称刺字,并与流刑结合使用,称为刺配,沿用至清。
2、劓:割掉鼻子的刑罚,重于墨刑。这个刑罚起源于夏,周代广泛适用。战国及秦时与其他刑罚结合使用。汉初亦沿用劓刑。汉文帝除肉刑,以笞刑代替劓刑。但直至南北朝时,劓刑尚间或使用。隋以后不见于刑典,只有金国早期对于犯重罪的赎刑者,仍要割掉鼻子或耳朵,以别于一般平民。
3、刖:就是断足,也称
这是中国古代始于奴隶制时期的刑法,奴隶制五刑中除大辟为死刑,其余四种皆为肉刑,并对人体造成的损害是不可复原的。
1、墨,又称黥,在受刑者面上或额头刺字,并染上墨。
2、劓[yì],割去受刑者的鼻子。
3、刖[yuè],夏称膑,周称刖,秦称斩趾。斩掉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有另一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
4、宫,又称淫刑、腐刑、蚕室刑,割去受罚者的生殖器。
5、大辟,即死刑,分为戮、烹、车裂、枭首、弃市、绞、凌迟等。
扩展资料
五刑起源
五刑最早源于有苗氏部落,另有一说源于上古时代蚩尤领导的九黎族。有苗氏亡于夏启后,夏启将有苗氏推行的刖、劓、琢、黥等刑加以损益,形成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并使之成为主要的刑罚体系。自夏以后、商、周及春秋之际,五刑一直被作为主体刑而广泛使用。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时期因为缇萦上书而被废除,被封建制五刑取代。
五刑两个阶段
以汉为界,“五刑”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秦以前为墨、劓、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08847bccea03842d84fbebb3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