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马车等车辆是怎么解决减震方面的问题的?

现代的汽车减震,主要是靠减震器和橡胶轮胎。而中国古代车辆,靠什么减震呢?主要有四种方法:
1.车轮包皮革。安车软轮,这与橡胶轮胎的原理是一样的,通过增加柔软度来增强缓冲。《汉书》曾记载:为了让年龄大的人乘坐车辆,减少颠簸,以蒲裹轮,称为安车蒲轮。
2.木制车辆。这不是专门来减震,但有一定的减震效果。木质材料本有韧性,可以起到缓冲效果。包括车轮、车架等,结合处榫卯结构等有微小活动空间。有的车板是类似于一个大筛子,减震效果不错。
3.车内软靠。如果直接坐在车板上,路途遥远的话,屁股就颠破了。古人一般会在车内铺上较厚的褥子,再放个厚点儿的软垫,好像弹簧床一样,正常走的话很舒服。
4.修筑驰道。为了便于古代马车出行,朝廷都会将主要交通要道,修得宽大平整,尽量减少颠簸。秦朝开始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驰道,相当于现在的国道,以便于巡驾车辆出行。后来还建了栈道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一项改革,叫车同轨。供马车走的轨道,十分平整。
也有研究说古代的伏兔、当兔是专门设计来减震的。其实,伏兔、当兔都是为了链接车舆与车轴,便于车轴滚动。因为是分开的,不是一体的,自然有分散能耗的作用。窃以为这一设计确有一定的减震作用,但并非专门用来减震,而是必须的,否则车轮就转不动了。和车轮一样,都是古代车辆都必须有的结构。
安车软轮,这与橡胶轮胎的原理是一样的,通过增加柔软度来增强缓冲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059e2cb927839afe47436663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