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不服周”的楚人,当真没有服过周王室吗?

说到“不服周”才知道是古时的方言,最早起源于楚国,就是不服气的意思,通常的习惯是“老子就是不服周”。
不服周,不服气,不甘心的意思
第一次听到“不服周”这个词,是在大学时候,寝室里大家一块儿聊天时说到的。我的三个室友里,两个是湖南本地人,一个是广西人。身为外省的广西人,他姓伍,史书上有位特别出名的人物楚人伍子胥,所以他们三个人都算是“楚国人”,说起这个非常的振奋。
那么,历史上号称“不服周”的楚人,当真没服过周人吗?
事实的真相却是:服过,而且不止一次,甚至可以说楚人的崛起,就与服周密不可分。
反商之盟纵观夏、商两朝,楚人的先辈都备受打压,从最初居于今天的河南新郑一带,到了季连时代,公元前13世纪左右,已经被以商朝的部队驱赶到京宗,即现在的湖北荆山一带。在这中间,虽然也有过季连娶了殷商第20位国王盘庚的女儿,但总的来说,楚人面临着中原王朝的压制和逼迫。
强盛期的大商地图
《诗经・商颂・殷武》就记述了商王武丁伐楚的事迹:“维汝荆楚,居国南乡“。“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武丁时期,商代统治中心在河南安阳一带,而北楚丘、南楚丘正处在商的“南乡”,因此商朝大军屡次征伐楚人,迫使楚人向西南迁徙。
商周之际的楚人
可以说楚人和商王室的仇恨极深,这也为楚人和周人的结盟反商提供了基础。到了商朝末年,楚人的部落首领鬻熊便参与了周文王姬昌的反商大计,《楚世家》有载,“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鬻熊跟随周王伐商,可惜在战争中英年早逝。
战后获封周武王“牧野之战”灭商之后,此时的楚人首领是鬻熊的儿子熊丽,本来在灭商战争中牺牲了杰出首领的楚人,对于战后分封还是期望挺高的。然而,现实很冷酷,周王朝建立后,周武王大肆分封七十一国,其中周人兄弟和同姓之国五十五。而余下的受封名单的里,楚人也被遗漏了。
西周初期地图
但是,不论是基于周人的强大,还是顾及自身的实力不足,内心无论是否不甘,楚人在这段时间里表现出来的一直是“服周”的。《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楚右尹子革与楚灵王对话时,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荜露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此时,楚人生活的周边早已存在不少方国,作为处在夹缝中新建立的方国,楚人尚处在初创时期,地域狭小,国力薄弱。不 “以事天子”根本无法立足,也正是因为楚人对周的忠诚,以及后来楚国实力增强,才终于得到周王朝的认可。
周成王时楚人获封
《史记・楚世家》:“熊绎当周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周成王感念在周文王和周武王时期,大臣们辅佐朝政的功绩,封赐这些功臣的后代,因熊绎的祖父熊丽、父亲熊狂亦侍奉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最终受到封赏,由方国升格为异姓诸侯国,爵位为子爵。
偷袭偃王徐国,皋陶之子伯益,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禹封其子若木于徐地,建立徐国。徐国世代相传,在夏朝时期,已是雄踞在东方的强大部落。周朝初立,徐国更是参与武庚反周复商的“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
到了徐偃王时期,由于偃王治国有方,素以仁义闻名于世,因此徐国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国力不断增强,来朝贡者日益增多,统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据史料记载,当时各地来朝者“三十有六国”、“地方五百里”,范围涉及到淮河、泗水流域的苏、鲁、豫、皖的部分地区。而周昭王和穆王统治时,西周王朝大肆对外侵犯,结果昭王南征,淹死在汉水,全军覆没;穆王西征,消耗了大量的财富,只能加重对内部的剥削。
各诸侯国对宗主国周室的暴虐统治和沉重的负担甚为不满,徐偃王就是反对宗周最强烈的国君之一。徐偃王首先“僭越”称王,将31世的“封君”变成了“王”;同时逾制建筑徐国都城。当时,周天子的王城“方九里”,而徐城的范围却大大超过了周天子的王城。
周穆王闻徐君威德日远,乘八骏马,使造父御之,发楚师,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楚国再次与周王室联合在了一起,听从周穆王的命令,派军队从背后偷袭徐偃王,才导致了东方系反周联盟的失败。也为楚国自身的做大创造了机会。
春秋后期的楚国
至于,真正的“不服周”,还得等到楚国的第六任君主熊渠。熊渠(前886年―前877年在位)继位后,趁周王室衰弱和中原动乱之机,开始开疆拓土的进程,相继攻打庸国(今湖北竹山县)、扬越(今湖北中部)、鄂国(今湖北鄂州、武汉一带),将楚国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使楚国逐渐兴盛起来。此后,熊渠才离经叛道,僭越封长子熊毋康为句
不管是基于周人的强大,还是顾及自身的实力不足,内心无论是不是不甘,楚人表现出来的一直是“服周”的态度。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02be773ed054a651fab4f0aa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