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好儿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啥意思?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有很多的俗语,农村这句“好儿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就是一句很典型的俗语。实际上这句话说的就是要鼓励大家自食其力,不要依靠父母和长辈,并且能够树立自立自强的人生价值观。只有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才能有充足富裕的生活。实际上我们现在知道的很多俗语,就是以一种通俗的方式把人生蕴含的哲理表达出来。就算是到现在,这句俗语还是通用的。人们要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生活。
一:好儿不吃分家饭
在过去,一般孩子成家之后都会和父母进行分家,而分家的时候势必就会涉及到财产的划分情况。如果这家人非常的富有,那么自己的孩子就可以获得非常丰厚的财产,而如果这家人的家庭条件比较一般,这类孩子在财产划分的时候得不到太多的钱,享受不到太优渥的待遇和条件。而有一些条件不好的人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条件慢慢的变得好起来;反而是那些家境很好的人,极有可能由于钱很多,而整日不思进取,反而会把家产都败光。这就是”好儿不吃分家饭“的意思。
二:好女不穿嫁时衣
而”好女不穿嫁时衣“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嫁女儿的时候送上的嫁妆都是一些布匹和衣服,以及一些私人用品。如果一个女子结婚多年以后仍然穿着成婚出嫁时候母亲给做的嫁衣,很有可能说明这个家庭的男女都非常懒惰,不思进取。
实际上这两句俗语都意在告诉人们,不要总想着依靠家庭,一定要靠自己辛勤的双手,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家庭变得更富足。一定要养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并且有独立的意识,这样才能过得更好。
农村俗语“好儿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啥意思?咋理解?
农尚书
发布时间:03-0822:26
在农村,家庭子女都较多,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如果在农村长大的,都知道父母这一辈兄弟姐妹很多,少则三四个、多则五六个。对于农村老人来说,多子多福、儿孙满堂才是福气,在农村才有面子。而且以后也能互相照应,但是也正是因为子女多,产生的矛盾也难以化解。在农村,如果子女结婚了,那么往往就会分家,家里子女多的,财产都会分给儿子;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儿子的,就不用分了,肯定全是儿子得了。对于家里的女儿来说,长大了总要嫁人的,结婚时会穿上婚纱走进婚姻的殿堂,并且还会带走陪嫁的衣服,这也被成为话嫁时衣。
其实说到好儿不吃分家饭,每个家庭都有本难念的经。这里有这样一个例子,当地有一家庭,老人有4个子女,其中3个儿子,一个女儿。从小兄弟姐妹4个很亲,要是欺负弟弟妹妹了,其他几个都会说理去。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都结婚成家了,不幸的是父亲走得早,只剩下一个老太婆了。老大家没儿子,只有2个女儿;老二家有2个儿子;老三家有1个儿子。老人毕竟上了年纪,也不想看到孩子们闹矛盾吵架,所以生怕得罪哪一个孩子了。老人家里也有几件房子,还有分散的几块地,当然大半辈子也积攒了一点钱。
在农村,如果老人年龄大了,不能干活了,都会去孩子家轮流吃饭。但这之前会把家产分了。就像这位老人,因为分家产的事情,兄弟3个都不说话,任由各自的妻子你争我夺,寸步不让。老大妻子说,我们是老大,得我们先挑才对;老二也寸步不让说,你家都没儿子,我家两个儿子,你选了以后给谁;老三说,你们抢啥,父亲在的时候,都说了把那块2亩的地给我们呢。眼看吵得不可开交,老人的女儿也没办法,只能一直哭着说,你们大吵大闹的,就不怕人家看笑话,让咱妈在这生气。而老人也在一旁只知道哭。
其实,也不是说3个兄弟都不劝自己的妻子,往往也是心里想分好的家产,只是作为男的,面子上过不去了。所以就只能任由妯娌们抢了。
当然,这种现象虽然不是家家都有,但是几乎每个村都存在。俗语说好儿不吃分家饭,真正孝顺有志气的儿子,是不会为了家产而大动干戈,不会留恋老人的家产;好女不穿嫁时衣,不管是女儿还是妯娌,有志气的女子,往往也不会留恋出嫁时候陪嫁的衣服。
其实,上面故事矛盾的出现,一大原因还是作为男人,默许了妻子争夺家产,不然为啥没有一个人出来说话呢。好儿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也在告诫我们,是自己的就该是的,不属于自己的就不该要。不能指望着分家靠遗产发财,应该自食其力,通过自己奋斗获得财富。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00a766de920844675fe775ce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