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只是不轻言悲伤

发布时间:2017-02-05    文章标签:    浏览:973

    
  文/左双艳
  
  其实,每个人都不曾因为苦而放弃,只会因为抗而成长。今天,我们轻松了,并不是生活越来越容易,而是我们越来越坚强。
  
  捧着这本期待已久的《谁的青春不迷茫》,在图书馆津津有味地看了4小时7分钟。按我正常的阅读速度来看,这时间有点儿长了,但是我在做一件重要的事记录精彩的部分,并且写下自己的心得。因为翻开书本,扉页便是这样一句话:有没有想一起分享的感受,让我们都成为彼此青春的见证者!
  
  因为这本书是如此地有魔力。作者的笔下有犀利也有细腻,有戏谑也有温情,有潇潇洒洒更有含情脉脉。总之,这比之前读他写的《被灭》和《职场急诊室》两本书更有感觉。因为这一次是更加深入走进他的内心,而不仅仅是在品读和分享他的职场经历。
  
  当读完这本书时,我不禁感叹:这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怎样的一个10年!都说10年是一个坎,我始终相信这句话,因为我始终相信这句话背后的力量。10年的蜕变,10年中所经历的失败和成功,10年里所历经的磨难和沧桑,又岂是三言两语能道尽的?
  
  而这个貌似有点儿聪明的他,习惯了用文字记录所有。他一直都有写日志的习惯,而且我相信他还会很认真地写,因为总觉得记录是最好的见证。可能10年前写日志的他也没有想到10年后的改变,10年里坚持的文字记录会成为这么“厚重”的一本书吧。当然这里的厚重指的不是重量而是“质量”,也就是内容。
  
  10年的凝重,150万字的重量。在出书的时候,编辑选取了最精华的15万字。然后,我们看到了这本《谁的青春不迷茫》,预售的第二天便占据了亚马逊榜单第一的位置。
  
  封面的风格简单古朴,但却又透着一种深远的意境,除了显眼的书名和作者,我们还看见一行字:成长中每一次的低头都是对自己的肯定。这句话简单,但却能让每一个读者产生共鸣,感同身受。我们在成长中无可避免总会有低头,但是把这样的低头能看成是对自己的肯定,也需要勇气和魄力,就像人们把危机转化成机遇时也需要勇气和魄力。
  
  书中的年份从2004年他23岁开始。那个时候的他也是靠理想生活的人,也会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感觉置身在危机周围而诚惶诚恐过,那个时候的他也是觉得年轻没有太多的选择而只能选择浑噩过,那时候的他也因生活中的种种际遇而长叹生命渺小过。可也就是这样的他却从来没有奋斗过。之前,很喜欢托马斯卡莱尔的这句话:“cease to struggle and you cease to live.”而他,奋斗的原因很简单只是不想被看轻,证明一种存在,仅此而已。
  
  所以,很认真地翻阅每篇日志,看看一年的时间,他又成长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文字不菲,字字是耕耘。这10年的记录便是他成长的记录,疼痛和幸福的倾诉。
  
  23岁的他说:要把快乐放在外面,失落放在心里。
  
  24岁的他说:我们还年轻,年轻就可以失败了再来。
  
  25岁的他说:今天永远对明天充满幻想,才有坚定的信念活到后天。
  
  26岁的他说: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人健壮时有多么辉煌,而是在他逐渐凋落的时候,有明白他的人在身边,屏息中交换生命的本真。
  
  27岁的他说:能懂得“活在自己年龄里”也是一件重要的事。
  
  28岁的他说:能从一个眼神中读出你的歉意的是你的真命天子,能从一个拥抱中感受你的不舍的是你的知己。
  
  29岁的他说:活着,不在于斗争,而在于在无数的斗争中找出与你一样努力发光的人。
  
  30岁的他说: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我们都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曾经成为过的人。
  
  31岁的他说:没有真正的充盈也没有真正的孤独
  
  从这些零散的文字,想象你所经历的每一个场景,工作不如意时挨过领导的骂,生活不如意时住过简陋的房,感情受伤时你也曾醉酒嚎啕过。却是从这些真实的记录感受到你的青春也那样跌跌撞撞、迷迷茫茫过。虽然拼凑得不那么完整,但是这些碎片都是青春留下的最美的印记。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回忆是一个巨大的漩涡,让人无可奈何又身不由己。



本文链接:https://u1e.cn/tweet/6716 [复制]

猜你喜欢

还没有人回应过